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學理論時不好懂,實際操作時理論難以化為動手能力也造成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學習被動,缺乏積極性等,用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高分低能。如果完全按照教科書上所說方法照搬,雖然也能完成教學任務,做起來也省事,但這樣會導致學生思維單一、不靈活,也就更談不上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往往只適合于做維修之類的工作,難以適應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不同要求。因為在工廠的生產過程中,實際操作時只需要用儀器檢查幾個關鍵引腳的信號波形、幅度或指標是否達到要求,即可說明電路工作正常與否,既簡單、快捷又準確。
因此,德州中山應用電子學校注重培養他們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即能根據不同場合、不同條件對同一問題有較優的解決方案,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自學能力對于每個學生來說都非常重要,畢竟在校所學知識有限,學生投入社會后則主要依靠自學來獲取知識,在碰到新情況時才不會茫然不知所措,才能舉一反三,開拓思維。德州中山應用電子學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少“講”,把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教師的“講”,要講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盡量做到少而精,讓出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多“練”。課堂教學不能光講不練,而要講練結合。教師要安排好練的內容、練的時間。練的內容好是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通過“練”來鞏固知識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同時,減少學生的課外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二、關注新電子技術知識,關注新電子產品,掌握新技術,適應時代要求
通常德州中山應用電子學校學校所采用的“電子技術”教材是幾年以前的,與高速發展的電子技術相比較已嚴重滯后,存在著知識老化和知識面較窄等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則應對教材適時更新,對于其中一些過時的內容堅決剔除,多介紹一些現代的較實用的內容和常見的經典電路,如555時基電路,lm317集成電路等。為他們推薦一些較好較實用并且較適合于初學者的課外讀物和雜志,如《電子報》合訂本,《電子世界》等,或者教會他們利用因特網查閱一些新型實用的電路及相關產品。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新器件的新特點,與時俱進,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去生產廠家進行調研,熟悉元器件生產、整機調試和產品的開發設計。另外,還應多創造機會讓學生參觀廠家的生產過程。多補充介紹元器件(如電阻、電容等元件)的分類、區別、應用場合。通過內修外補,基本上可彌補教材滯后的缺陷,只有這樣才能使德州中山應用電子學校學校電子技術教育跟上時代的步伐,也只有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有很大提高,德州中山應用電子學校學校電子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要搞好電子技術教學并非一蹴而就,只有勇于創新,不斷進取,才能適應新形勢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才能使電子技術教育體現時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