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教育部召開2019年第四場教育新春發布會,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基本情況介紹了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的有關情況。而這一項項數據,清晰記錄著2018年職教人走過的路,它的背后,是一個個職教人突破桎梏、創新思變的人生故事,更是一個涓滴匯海、百川向東的中國職業教育的改革故事。
2018年是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之年,是職業教育高擎“奮進之筆”,書寫“得意之作”的一年;2018年,職教20條萬眾矚目,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圓滿收官;2018年,千萬職教人闖峽口、揚激流、育沃野,以期推動職業教育奔向更加壯闊的航程。
站在2019年的新起點,回望2018年,我們經歷了怎樣的歷史,又將創造怎樣的時代?
今天,聚焦職教(ID:zjteachers)與您一同解讀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大數據,揭秘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
中職教育強化師資力量,民辦中職迎來春天
//
從數據來看,中等職業教育仍占據我國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2018年全國高中招生人數則連續第八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職教育畢業生人數連年減少。近期各地紛紛出臺中職畢業生落戶放松政策,讓人們驚呼處于學歷教育末端的中職生竟如此“搶手”。因此可預見,作為重要的勞動力蓄水池,中職生“奇貨可居”的日子或將不遠。
但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人數雖有減少,但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卻達到92.1%,比上年提高0.52個百分點;同時,“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30.65%,比上年提高0.66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2018年,不少中職院校已將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善于育人、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作為首要大事來抓,通過提高準入門檻等手段,在教師隊伍中去蕪存菁,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發展。
具體有哪些可學習、可操作的執行手段呢?一起來看看專家如何說,中職校又是如何做的?
長沙財經學校
2017年12月,學校發出2018年教師招聘公告,設置了16個招聘崗位,擬招聘24名教師。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報名人數達700余人,其中不乏國內重點高校畢業的研究生。為了把好“入口關”,學校在幾個環節的考核中,根據教育教學規律和教師職業特點要求,突出對職業道德、專業素養和從教潛能的考察。這樣通過層層選拔而來的人才,經過學校的精心培養,往往很快能在教育教學中獨當一面。
之后,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要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專業引領作用,將其打造為集教學、研究、培訓等職能于一體的教師學習與發展共同體,為學校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以及名師自我提升提供發展平臺。公共課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翟芳華老師介紹說,“首席名師和名師團隊成員有明確分工,每人負責幾個學員的指導工作,真正發揮名師的引領指導作用,這樣有針對性地培養青年學員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后,還要努力讓青年教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學校實施傳幫帶“青藍工程”,它以培養青年教師為工作重點,使青年教師“半年入門,一年合格,三年成骨干,五年挑大梁”,進而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和高水平的優秀教師團隊。學校主管教學的陳朝輝副校長說,近三年來,學校已有40余對新老教師結成師徒,并簽訂了合同。
曲靖工商職業技術學校教務處處長 范恒
中職教育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教育素質及職業技能實踐素質,因此,學校要按照教師人才培養方案,選擇缺乏實踐經驗及技能的青年教師到相關企業內展開專業實習及技能實踐訓練,確保這部分青年教師掌握良好的技術管理規范,將新型的行業知識及專業技術滲透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增強雙師素質教師在中職教師隊伍體系中的比例。
同時,為增強中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需要優化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建設體系,確立以地區服務為中心的職教師資培養方案,汲取國外先進的職教培訓經驗。
蒲公英評論網 鄭小勇
現階段中職教育專業師資隊伍存在專業教師相對匱乏、專業教師能力“先天不足”以及教師專業發展受影響這三大突出問題。鑒于此,一要加大中職專業教師配比,實行 “盈余教師”企業輪崗制,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落實企業實習崗位,并對安排教師實習崗位的企業給予適當經費或稅收補助。二是拓寬中職專業教師招聘渠道,實施企業技術人員“雙師制”,政府對被選聘的技術人員和相應企業進行適當獎勵,且對“雙師”人才庫內技術人員參加中職專業教師考編給予政策優惠。三要拓展專業教師專業發展方向,構建專業教師培訓多元制,將“專業能力更新培訓”、“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和“企業崗位實踐能力培訓”三種類型培訓根據教師教學年限、職稱等,設定培訓周期、學時要求,并將專業教師參與培訓的結果納入到教師稱評審、中職學校評估等考核。
的確,時代越是向前,教育和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必須要努力培養越來越多的好老師。但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和學校共同聚焦管理頑疾,實施破解之策,不斷推進教師隊伍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期待在2019年,政府能夠重行動出實招,在中職師資建設工作上破難題求實效,在落實督導上對準基層,切實提升廣大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書寫教育改革的奮進之筆。
2019年,值得期待的亦不止于此。2018年教育事業發展大數據顯示,2018年民辦中等職業學校數量雖減少,但其在校生卻達到209.7萬人,比上年增長6.27%。
我們可喜的看到,民辦職業教育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
近日發布的“職教20條”亦明確指出,
經過5~10年左右時間,職業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舉辦為主向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的格局轉變,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由參照普通教育辦學模式向企業社會參與、專業特色鮮明的類型教育轉變,大幅提升新時代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
……
可以說,民辦職業院校將迎來春天。實踐證明,行業企業舉辦好的職業教育,不僅不會增加企業成本、影響企業的投入產出,而且是源源不斷為企業提供高素質勞動力有效的途徑,是企業強勁發展的動力活力所在;不僅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好途徑,而且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好途徑。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使人才培養、促進就業和企業發展三者形成良性循環,我們期待政府端能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支持企業舉辦參與職業教育,企業端亦能保守教育公益心,在不將學校當做搖錢樹和印鈔機的前提下進入職業教育領域。唯有此,政府、企業與學校才能共同將職業教育做大做好,形成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現代經濟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
高職教育碩果累累,改革賦予新的希望
//
比之中職教育,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有目共睹。從“無人問津”到“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高職教育的坐標也在發生變化,正朝著更明的方向、更高的質量、更優的結構大步前進。
而前方迎接我們的是更大的挑戰!“職教20條”把奮力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決策部署細化為若干具體行動,為職業院校及職教人提出新的具體要求:
到2022年,職業院校教學條件基本達標,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型轉變,建設50所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骨干專業(群);
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到2022年,“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分專業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以下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
啟動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群);
……
高職教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節點,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的時刻,即將經歷更加洶涌的改革風浪洗禮,身在潮流中的我們或許愈進愈難、愈進愈險,但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因此,我們依然需要與時偕行,依然需要中流擊水,依然需要為夢想不舍晝夜,響應國務院提出新的謀劃,砥礪奮斗,完成“職教20條”的目標,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將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進行到底,以更叫優異的高職教育戰績慶賀新中國70華誕,在新時代創造更大的奇跡。
從2018年放眼未來,新時代職業教育的蓬勃事業,正呼喚所有關心與熱愛職業教育的中國人有更大作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諸多現實難題、各種風險挑戰,考驗著我們將教育改革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智慧。
職業教育的前路,或許風正帆懸,或許布滿險灘暗礁,但我們必須沿著數代職教人不屑開辟的航向,奮力將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事業推向前進——這不是選答題,而是建成新時代中國的必答題。
來源于聚焦職教
相關信息
推薦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