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校企平臺 >>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院長孫茜蕓談職業教育
向新媒體靠攏 培養更多互聯網思維人才
孫茜蕓院長談職業教育
日前,山東傳媒職業學院院長孫茜蕓做客由山東省教育廳、濟南市教育局和大眾網聯合主辦的訪談欄目《山東職教力量》,就如何培養鼓勵學生創新創業以及如何培養傳媒專業性人才等問題,與網友進行了經驗分享。
個性化教育培養學生創業創新能力
孫院長說,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想要激發和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首先要求老師轉變教學思路。例如,在山東傳媒職業學院新聞采編專業課堂上,老師就會組織學生對某一社會現象發表各自看法,讓大家發散性的去看待某一問題,自己去發現新聞眼,尋找新聞采寫的角度。其次,要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教育。該學院播音與主持專業創建了基于“特色通道班”的專業技能小班化人才培養模式,增設了婚慶主持、廣告配音、影視動畫配音等5個特色通道班實訓課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自由選擇。后,要鼓勵學生培養多方面的興趣愛好。
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實現產學良性互動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屬于行業辦學,由山東新聞出版廣電局主管,所以學院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與百余家傳媒單位聯合培養人才,在省內17地市廣播電視臺都建立了教學科研實訓基地,采用“走出去”的教學方法,派學生到一線進行學習。
去年山東傳媒職業學院與安丘廣播電視臺合作,輸送優秀在校生去電視臺實習,實習成果顯著。去年5月與濟南廣播電視臺合作,派學生參與該臺《硬漢主播團》大型真人秀欄目的拍攝和制作。同時,山東傳媒職業學院還陸續選派在校生去梁山廣播電視臺、章丘廣播電視臺和利津廣播電視臺等校外實習基地頂崗實習。今年,山東傳媒職業學院還與山東廣播電視臺簽訂媒資編目校企合作項目,將在一年的時間里,承擔山東廣播電視臺一萬小時的媒資編目任務。通過這一系列的校企合作項目,鞏固了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并能將其具體應用于實踐,同時,讓學生對未來工作環境和用人單位增加了了解,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就業能力。
實踐與理論結合 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孫院長說,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傳播市場的變化正推動著傳統媒體及新媒體發生著深刻變化,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是每個傳媒類專業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孫院長表示,要以實踐為主,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環節是整個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部分,而傳媒類專業更是一類重在實干的專業。
在校內,學生通過全真型媒體化校園夯實了職業技能基礎,再通過各種教學實踐鞏固所學知識。如自2013年學院播音主持系主辦《追尋中國夢》系列采訪活動至今已經是第三季。前兩季分別走進駐地企業和當地農村進行采訪報道,今年又走進了駐章丘高校。整個過程集采、編、播一體,重點強化學生的現場出鏡能力、采訪能力、攝像和編輯制作能力,學生不但專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而且在活動中開闊了視野。
在校外,山東傳媒職業學院與17地市廣播電視臺簽訂了教學實踐基地,與各地電視臺合作,參與了大量欄目的拍攝與制作,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媒體工作的氛圍。
成立新媒體中心 專注培養新媒體人才
據了解,近年來新媒體發展迅速, 山東傳媒職業學院在新媒體方面也做了很多嘗試。在教學上,部分專業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發散思維的能力。在實踐方面,播音主持系老師帶領學生,制作了一系列自媒體音頻欄目,發布在山東經濟廣播APP上,獲得了聽眾的好評;學院老師還帶領學生與濟南電視臺合作,對電視臺欄目《有一說一》進行了網絡化的改版,發布在公網平臺上,獲得了極高的點擊率;同時,學院成立了新媒體中心,鼓勵廣大學生參與新媒體節目創作;山東傳媒職業學院2012屆畢業生劉飛,畢業后以“何仙姑夫”為網名在網上發布原創視頻,現在已經是山東大的視頻流量主。
孫院長表示,在專業布局上,山東傳媒職業學院面向傳統媒體的專業已經基本飽和,除了之前開設的網絡規劃與開發、新聞傳播專業,今后新上專業將進一步向新媒體、移動新媒體方面靠攏,爭取培養出更多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