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超給力!人社部“企業新型學徒制意見”與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方案”為學徒制助力揚帆!
今年3月教育部發布《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形式、組織實施等提出具體指導。為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昨日,人社部發布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聚焦職教對比分析兩者內容,發現有一些相同之處和突出的不同點,具體詳情如下:
一、目標任務
相同點:校企雙師聯合培養
《意見》指出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
《方案》提到推進專兼結合、校企互聘互用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
不同點:
《意見》以企業為主體、鼓勵培訓機構參與、年培訓學徒50萬左右。
《意見》指出:按照政府引導、企業為主、院校參與的原則,進一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通過企校合作、工學交替方式,組織企業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等人員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培訓,促進企業技能人才培養,壯大發展產業工人隊伍。
從今年起到2020年底,努力形成政府激勵推動、企業加大投入、培訓機構積極參與、勞動者踴躍參加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格局,力爭培訓50萬以上企業新型學徒(以下簡稱“學徒”)。2021年起,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年培訓學徒50萬人左右。
《方案》提到:探索建立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雙主體育人的長效機制,完善學徒培養的教學文件、管理制度、培養標準。形成和推廣政府引導、行業參與、社會支持,企業和職業院校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
二、主要內容
相同點:“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
《意見》指出:企業可結合生產實際自主確定培養對象,采取“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即由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培訓中心等教育培訓機構(以下簡稱“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培養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
《方案》提到:推進招生招工一體化。完善職業院校招生錄取與企業用工一體化的招生招工制度,推進校企共同制訂和實施招生招工方案。
不同點:
《意見》明確指出培養對象、培養主體職責、培養目標和主要方式。《方案》中只是大致概括并未明確指出這些內容。
《意見》明確指出:
培養對象。學徒培訓以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技能崗位新招用和轉崗等人員為培養對象。
培養主體職責。學徒培養的主要職責由所在企業承擔。企業應與學徒簽訂培養協議,明確培訓目標、培訓內容與期限、質量考核標準等內容。企業委托培訓機構承擔學徒的部分培訓任務,應與培訓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培訓的方式、內容、期限、費用、雙方責任等具體內容,保證學徒在企業工作的同時,能夠到培訓機構參加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專業知識學習和相關技能訓練。培訓機構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后,對學徒進行非全日制學籍注冊,加強在校學習管理。
培養目標和主要方式。學徒培養目標以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中、高級技術工人為主,培養期限為1-2年,特殊情況可延長到3年。培養內容主要包括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安全生產規范和職業素養,特別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以企業為主導確定具體培養任務,由企業與培訓機構分別承擔。
在企業主要通過企業導師帶徒方式,在培訓機構主要采取工學一體化教學培訓方式。積極應用“互聯網+”、職業培訓包等培訓模式。學徒培訓期滿,可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或結業(畢業)考核,合格者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畢業證書,下同)。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自主對學徒進行技能評價。
《方案》提到:
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原則,校企共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師傅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及相應實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設基于工作內容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典型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基于崗位工作內容、融入國家職業標準的專業教學內容和教材。
規范職業院校招生錄取和企業用工程序,簽訂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兩份合同(或學徒、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三方協議),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的“雙重身份”(對于年滿16周歲未達到18周歲的學徒,須由學徒、監護人、學校和企業四方簽訂協議),明確各方權益及學徒在崗培養的具體崗位、教學內容、權益保障等。
三、健全政策制度
相同點:校企雙師聯合培養
《意見》指出:
建立企校雙師聯合培養制度。企業應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學徒的企業導師。企業導師要著重指導學徒進行崗位技能操作訓練,幫助學徒逐步掌握并不斷提升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使之能夠達到職業技能標準和崗位要求,具備從事相應技能崗位工作的能力。
培訓機構應為學徒安排具備相應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的指導教師,負責承擔學徒的學校教學任務,強化理論知識學習,做好與企業實踐技能的銜接。
《方案》提到:
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師隊伍。完善雙導師制,建立健全雙導師的選拔、培養、考核、激勵制度,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機制。明確導師的職責和待遇,合作企業要選拔優秀高技能人才擔任師傅,明確師傅的責任和待遇。
院校要將指導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技術服務納入教師考核并作為晉升專業技術職務的重要依據。建立靈活的人才流動機制,校企雙方共同制訂雙向掛職鍛煉、聯合技術研發、專業建設的激勵制度和考核獎懲政策。
不同點:
《意見》明確指出:
學徒培養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承擔學徒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要結合企業生產和學徒工作生活實際,采取彈性學制,實行學分制管理。鼓勵和支持學徒利用業余時間分階段完成學業。要建立和完善適合彈性學制和學分制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考核制度。
健全企業對學徒培訓的投入機制。學徒在學習培訓期間,企業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支付工資,且工資不得低于企業所在地低工資標準。企業按照與培訓機構簽訂的合作協議約定,向培訓機構支付學徒培訓費用,所需資金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符合有關政策規定的,由政府提供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承擔帶徒任務的企業導師享受導師帶徒津貼,津貼標準由企業確定,津貼由企業承擔。企業對學徒開展在崗培訓、業務研修等企業內部發生的費用,符合有關政策規定的,可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
完善財政補貼政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對開展學徒培訓的企業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補貼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補貼標準由各省(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省級財政部門確定,學徒每人每年的補貼標準原則上不低于4000元,并根據經濟發展、培訓成本、物價指數等情況逐步提高。
企業在開展學徒培訓前將有關材料報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后列入學徒培訓計劃,財政部門按規定向企業預支不超過50%的補貼資金,培訓任務完成后及時撥付其余補貼資金。對參加學徒培訓的就業困難人員和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按規定落實社保補貼政策。
《方案》提到:
建立體現現代學徒制特點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制訂學分制管理辦法和彈性學制管理辦法。創新考核評價與督查制度,基于工作崗位制訂以育人為目的的學徒考核評價標準,建立多方參與的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定期檢查、反饋等形式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制訂學徒管理辦法保障學徒權益,根據教學需要科學安排學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保證學徒合理報酬。落實學徒的責任保險、工傷保險,確保人身安全。
四、加大組織實施力度
相同點:加強指導、科學實施
《意見》指出:
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作為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內容,制定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要建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牽頭,財政等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推動實施。
規范組織實施。各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實行學徒培訓備案審核制度,簡化工作流程,探索政策創新。中央企業學徒培訓按屬地管理原則納入當地工作范疇,享受當地政策,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主動對接屬地中央企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各省、市、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工作力量,做好對各類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學徒培訓的管理服務工作,建立與相關企業的聯系制度,做好工作指導。
《方案》提到:
加強指導。各地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指導,落實責任制,建立跨部門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定期會商和解決有關試點工作重大問題;專人負責,及時協調有關部門支持試點工作;制訂試點工作扶持政策,加強對招生工作的統籌協調;加大投入,通過財政資助、政府購買等措施引導企業和職業院校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
科學實施。各試點單位要深入調研,科學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試點任務和目標;精心組織實施,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現代學徒制試點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制度體系,優化政策環境,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不同點:
《意見》明確指出:
建立培訓質量評估監管機制。對學徒培訓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制定企業目錄、培訓機構目錄,及時向社會公開并實行動態調整。結合國家“金保工程”二期,建立基于互聯網的職業培訓公共服務和監管平臺,積極推行網上備案審核制度,實現信息聯通共享。
實施學徒培訓實名制信息管理,指導企業建立培訓臺賬,詳細記錄參訓人員的姓名、年齡、性別、身份證號、學歷、培訓職業(工種)、學校班次、培訓時間、考核成績、技能等級和聯系方式等,以備查驗。對培訓機構和培訓過程、培訓結果要加強監管,實時監控,嚴格考核驗收。
企業組織學徒培訓要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報送如下備案材料:培訓計劃、學徒名冊、勞動合同復印件等有關材料。完成全部培訓任務后企業申請其余補貼資金時需備案以下材料:職業資格證書編號或復印件、不低于10次的培訓視頻資料、培訓機構出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等符合財務管理規定的憑證。
提高服務能力。要切實做好學徒培訓經費保障工作,及時足額撥付補貼資金。健全資金管理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資金使用安全。有條件的地方可安排工作經費,對學徒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建設、管理人員培訓、管理平臺開發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支持承擔學徒培訓任務工作的培訓機構提升培訓基礎能力。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提供便捷高效的鑒定服務,相關部門按規定落實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加強宣傳動員。廣泛動員企業、培訓機構和勞動者積極參與學徒培訓,擴大企業新型學徒制影響力和覆蓋面。強化典型示范,突出導向作用,大力宣傳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典型經驗和良好成效。創新宣傳方式,充分運用各類新聞媒體,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做好推廣動員工作,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尊重技能人才、重視支持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方案》提到:
試點形式:申報試點的單位應是具有一定工作基礎、愿意先行先試的地方政府、行業、企業及職業院校。
組織實施: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按照自愿申報、省級推薦、部級遴選、組織實施、驗收推廣等程序進行,試點工作在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協調下開展。
注重實效:試點單位要堅持邊試點邊研究,及時總結提煉,注重把試點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經驗上升成為理論和措施,促進理論與實踐同步發展。
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要求:請各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在每年年底前將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開展情況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
總體而言,《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明確指出學徒培養的詳細方案,包括培養對象、責任主體、培訓內容、財政支持等細節!兜谌F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從宏觀方面概括整體內容,并且主要詳細提到試點單位的開展和進行方式。
無論是《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還是《企業新型學徒制意見》,兩者都致力于深化我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企校雙制、工學一體”協同育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梢哉f,我國特色學現代徒制將迎來發展高潮!職業院校應順勢而為,響應政策,抓住機遇,培養高質量創新型技能人才,服務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
內容來源:《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意見》
職教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