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首部中職教育質量年報提示:支持中職教育必須堅定、堅強、堅韌
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1.07萬所中等職業學校、1600萬中職學生,是我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石。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如何,是考察和定位我國教育是否充分、平衡發展的重要指標。22日,受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托、由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牽頭主編的改革開放以來首份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正式發布。這標志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質量建設終于有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歷時半年、分析統計全國各地質量年報、調動多家教研機構和院校專家參與、多次調研匯總修改后,該質量年報認為:我國中職教育辦學質量提升明顯,但仍面臨巨大的困境和壓力,對中職教育的支持必須堅定、堅強、堅韌。
中等職業教育繼續保持總體協調發展。從規模情況看,2017年,全國共有中職學校1.07萬所,招生582.43萬人,在校生1592.5萬人,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招生職普比為42.1:57.9,在校生職普比為40.1:59.9,超過四成的高中階段學生在中職學校學習。全國已建成1000所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以及一批省級中等職業教育優質特色學校,為全國2/3的中職學生提供優質教育。
圖1 2012~2017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數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2-2017》,教育部網站公布。
中職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效明顯。中等職業教育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黨建工作引領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提升學生德育工作水平。中職學校開展勞動活動進校園、勞動服務進社區、勞模進校園、工匠進課堂等活動,中職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2017年全國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6.38%,對口就業率72.95%。
產教融合不斷深化。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成立了56個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覆蓋了95%的中職專業,發布了近60個行業人才需求預測與專業設置指導報告和13個行業職業教育年度報告行業參與職業教育愈發緊密。各地積極推動中職學校校企合作改革,中職學校參與集團化辦學、現代學徒制試點熱度高漲,一些試點行業還制定了現代學徒制實施行業標準。
圖2 2017年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專業分布
數據來源: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編《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簡況2017》,不包括技工學校。
人才支撐作用不可替代。2017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向社會輸送畢業生406.4萬人(不含技工學校),近八成畢業生獲得了職業資格證書,有效保障了新生勞動力供給;中職學校面向社會開展職業資格證書培訓173.07萬人、崗位證書培訓154.76萬人;全年承擔各類社會培訓特別是企業員工培訓463.99萬人,為提升一線產業工人的技能水平作出了貢獻。中等職業教育在改善勞動力素質結構,提升勞動力人口學歷層次、提高國民整體素質、增強國家綜合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等職業教育在為一二三產業提供技術服務、傳承民族文化、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
在分析中職質量提升的原因時,質量年報認為,中央頂層設計和各級政府履職落實是大保障。
國家統籌和地方推動雙雙加強。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臺《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辦法》《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國家統籌和地方推動。
中等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中等職業教育經費總投入2223億元,中等職業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1949億元。截至2017年底,全國3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都建立了中職學校生均撥款制度。中等職業教育形成了以免學費、國家助學金為主,學校和社會資助及頂崗實習為補充的資助政策體系。
項目引領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在中央財政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同時,地方政府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項目,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的提升,改善基本辦學條件。
質量年報認為,當前中職教育正經歷發展提升中的戰略性瓶頸,壓力巨大。
一是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出現動搖傾向。一些地方對落實國家提出的“總體保持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要求的態度不堅定,中等職業教育整體規模呈現下滑趨勢,基礎地位有被削弱的傾向。
二是區域間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對中職教育經費投入差異較大,中西部地區城鄉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差距仍然很大。
三是中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動力和能力不足。激發中職學校發展活力的體制機制改革尚不深入,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辦學的制度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動力和能力雙重不足。
四是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仍需改善。社會對中職教育的偏見仍然存在,認定其為“差生”教育、“末流”教育,技術工人社會地位不高,整體收入水平偏低,鄙薄中職教育的現象仍然存在。
這些戰略性的瓶頸制約,大多已經超越了中等職業教育自身能力的范疇,需要進一步的戰略性支撐,以求重大突破。為此,質量年報認為,要從幾方面著手,持之以恒地支持中職教育提升發展:
一是強化基礎地位,堅持發展重點不動搖。進一步強化中等職業教育基礎性地位,堅決落實國家“總體保持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的明確要求。
二是提高投入標準,扶持薄弱地區和學校發展。要提高農村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標準,重點幫助薄弱學校加快改善基本辦學條件,逐步縮小區域間、城鄉間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差距。
三是落實改革政策,充分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加快落實國家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政策要求,突破股份制辦學、混合所有制辦學后一公里的問題。轉變政府職能,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堅持立德樹人,拓展學生多樣化成才路徑。
四是設立專項引導,推進教育教學質量升級優化。圍繞國家“一帶一路”、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部署,設立并實施新的財政專項,引導資源配置,促進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升級優化。
五是營造有利于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要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尊重勞動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的要求,切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營造有利于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職業教育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