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王揚南:建立國家資歷框架助力職教發展 |國20條解讀
編者按
日前,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方案》把黨中央、國務院奮力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決策部署細化為若干具體行動,提出了7個方面20項政策舉措,包括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健全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框架、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建設多元辦學格局、完善技術技能人才激勵保障政策、加強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督導評價、做好改革組織實施工作等,引來社會高度關注。這份被視為“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和施工藍圖”的文件將給職業教育帶來什么?困擾職教發展的難點問題能否得到突破?職教改革如何對接國家經濟發展、產業升級需求?對此,本報約請多位職業教育領域的專家從不同方面進行了分析、解讀。
國家資歷框架也被稱為國家資格框架,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一項教育質量提升戰略。我國政策性文件中首次出現“國家資歷框架”這一概念始于201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近期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從2019年起,在有條件的地區和高校探索實施試點工作,制定符合國情的國家資歷框架”。這說明職業教育在建立國家資歷框架這一重大制度創新中具有重要地位,相關工作已逐步從理念和研究層面轉到研制和落實階段。
建立國家資歷框架必將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進程。根據目前研究,一般認為,國家資歷框架是根據知識、技能和能力(素養)的要求,將一國范圍內各級各類學習成果(教育文憑、職業資格等)進行系統整理、編制、規范和認可而構建的連續性、結構化的資歷體系。有學者將其比喻為衡量個人專業經歷的標尺,引導社會成員職業成長的階梯,溝通教育部門和產業部門的橋梁。建立國家資歷框架對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意義深遠:一是有利于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職業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職業學校教育的學習成果表征一般是學歷文憑,職業培訓一般是各種資格證書或培訓證書,但二者之間缺乏融通和銜接,而國家資歷框架為之提供了解決方案和路徑。二是有利于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家資歷框架中不同資歷等級的通用能力標準通過知識、技能、能力三個核心要素來進行描述,能有效克服“重知識、輕能力”弊端。技能和能力的獲得需充分發揮行業企業的育人功能與評價作用,需健全“德技并修、育訓結合”的育人機制,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這能有效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三是有利于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通過國家資歷框架這一制度與機制創新,轉變長期以來“重學歷出身、輕職業技能”的傳統觀念,打通技術技能人才上升成長通道,對于在崗培訓和自學提升中獲得的技能給予認證認可,具有現實而長遠意義。四是有利于推動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國家資歷框架溝通教育系統和勞動力市場,促進各類資歷互認,從而使學習者根據自身和社會需要在教育系統與勞動力市場之間合理流動和晉升,搭建起人才終身學習和職業生涯發展“立交橋”,激勵人的終身學習與發展。
建立國家資歷框架需頂層設計與地方試點統籌推進。我國各級各類教育和培訓情況比較復雜,國內各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也不均衡。因此,我國國家資歷框架的建設和完善必將是一個復雜、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一方面需要協調多方力量加強頂層設計,形成部門合力;另一方面要發揮行業組織和企業優勢,分批分步開發和制定能力標準!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的“1+X”證書制度試點、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等是立足中國國情,推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轉換,探索構建國家資歷框架的積極探索。與此同時,要在吸收國外成熟經驗基礎上,立足我國一些地區和部門如廣東省、上海市、國家開放大學等已有的本土實踐,繼續推進和擴大局部試點,為國家資歷框架建設積累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資歷框架建設要緊跟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促進國家資歷標準的國際互認與對接,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職業技能人才的跨國流動、就業創造條件。
來源:中國教育報
職業教育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