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由來
日照歷史源遠流長。夏、商時期屬東夷。《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說,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東夷之士”。今秦樓街道馮家溝村東南有姜公臺,傳說即為太公釣魚處遺址。
西周到戰國前期屬莒國。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后,封少昊之后裔為莒國君,定都今莒縣城陽。公元前431年,莒國被楚所滅。;歷經滄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據乾隆年間《日照縣志》記載)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日照建市
新中國的成立為日照的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在中國******************的正確領導下,日照市人民經過50多年的奮斗,使日照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日照市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歷史性變革
新中國的成立為日照的發展揭開了新的篇章。在中國******************的正確領導下,日照市人民經過50多年的奮斗,使日照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日照市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自然地理
日照市位于東經118°35′——119°39′、北緯35°04′——36°02′之間,地處中國沿海中斷,山東半島南翼,東臨黃海,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北鄰青島,南接江蘇連云港,西通中國內陸諸省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日照地處海濱,境內地貌類型多樣,有平原、山丘、水域、濕地、海洋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
行政區劃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日照劃歸沂水專署。1953年8月,又劃歸膠州專署。1956年5月,改屬臨沂專署。1984年4月,臨沂行署石臼港辦事處建立。1985年3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日照縣和石臼辦事處改為日照市,仍隸屬臨沂行署,5月正式辦公。1989年6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1月5日對外正式辦公。1992年12月7日日照市設區帶縣,將原屬臨沂地區的莒縣和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同時成立東港區。1993年5月29日設立嵐山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8月20日,成立日照開發區。
1995年9月12日,省政府批復設立山海天旅游度假區。2000年底,根據省統一規劃,實施鄉鎮撤銷和合并計劃,共撤銷、合并18處鄉鎮,撤銷汾水鎮,新成立安東衛街道。2001年,又先后撤銷虎山鄉、棋山鄉、洛河鄉,設置虎山鎮、棋山鎮、洛河鎮。
目前,日照市共轄東港區、莒縣、五蓮縣,設置嵐山辦事處、日照開發區、山海天旅游度假區,6個街道,46個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