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山東省人事廳、山東交通學院舉行的航海類專場校園招聘會出現用人單位“搶”學生的場景:643名輪機工程等專業、 65名船電專業應屆畢業生,不到兩個小時就被中遠、中海等80多家企業搶訂一空,而且每招一個畢業生,企業要倒貼給學校12000元。
上午10時,記者在招聘大廳看到,這里的一樓、二樓排滿了數百家招聘單位的展臺,現場到處是手拿簡歷尋尋覓覓的明年畢業的學生。小松液壓機械有限公司只招機械專業2人,可一位招聘人員告訴記者,招聘會才開始一個小時,她手里已收到100多份簡歷。憂中有喜,雖然許多專業是上百畢業生“搶”一兩個崗位,但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電器等專業,卻是企業“搶”學生。
天津中遠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方偉告訴記者,為“搶”到船舶電器專業的畢業生,他們已在招聘會前幾天來到學校,在宿舍內與學生溝通并達成協議,然后在今天的招聘會簽訂正式合同。記者了解到,廈門一家大公司由于沒有與學生“提前預約”,今天雖然開出了3600美金的月薪,但竟然終沒有招到一名船電方向的畢業生。
何以會出現這種火爆情形?山東交通學院黨委書記譚曉防介紹,近年來高級航運人才出現世界性短缺。學院優化交通主干專業結構,改造非主干專業,適應人才市場需求。比如受市場歡迎的船電專業,就是在傳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基礎上改造的。
據介紹,船電方向專業的畢業生考出電機員證后,一上船月薪就不會低于1000美金,這個專業今年全國只有 100多名畢業生,而山東交通學院就有65人,學生被天津中遠、河北遠洋、青島遠洋、泉州國際經濟技術公司等大公司搶訂也就不足為奇了。該學院輪機工程、航海技術等專業的643名應屆畢業生,今天也被中遠、 中海等80多家航海企業搶訂。同時,對這708名畢業生,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要向學校交納每個畢業生12000元的培養費用。
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底到明年,全省求職市場上“搶飯碗”的學子將超過 60萬名,求職人數遠超往年,部分單位縮編減人,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譚曉防認為,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高校可以從專業規劃到提高培養質量多方挖掘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