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針對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職業教育學校應根據經濟發展的形勢,調整專業設置,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就業問題。對此,職業培訓界 “航母級”培訓學校——北方汽車專修學校積極響應,企業負責人認為,職業教育應抓住與社會新的經濟增長點緊密相聯的新興產業,拓寬就業之路。
汽修產業:就業前景樂觀
兩會提出,振興經濟首先要保證就業,并且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產業化扶貧是今后扶貧開發工作的兩大重點。在此背景下,職業培訓作為擴大就業、促進再就業的重要環節,成為沖破“經濟寒流”的一大熱點。
與汽車這一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緊密相聯的汽修行業,就業前景十分樂觀。以北方汽修為例,該校開設的汽車電工、汽車電噴、汽車機修、高檔機修、汽車電子、汽車電腦、汽修業務管理、汽車美容等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都比較高。北方汽修負責人分析說,近年中國汽車消費“井噴”,對相關產業的人才需求旺盛。由教育部牽頭、國家六部委共同評定出了全國四大緊缺人才行業,汽車維修行業是其中之一。北方汽修學校正是抓住了汽車這一國民經濟支柱產業飛速發展的機遇,迅速壯大為職業培訓界屈指可數的“航母級”培訓學校——目前,北方汽修擁有十三所連鎖學校,每年可向社會輸送數萬汽修人才。
北方汽修:為有志農村青年“造飯碗”
取得如此成績,與北方汽修學校的辦學理念不無關系。據介紹,自建校以來,該校始終堅持“面向社會、服務社會”的辦學方針,多年來一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履行一個學校的社會責任。一方面,學校從現實國情出發,系統化地培訓汽修人才,數年來為汽修產業源源不斷輸送大批掌握職業技能的人才,填補著維修人才缺口。另一方面,該校還著眼于解決社會勞動力問題,尤其是農村勞動力提高轉化的問題。自1995年辦學至今,該校已經累計教育了10多萬汽修專業技術人才,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村青年。據了解,北方汽車專修學校教育扶貧計劃是“中國民辦院校教育扶貧工程”的一部分,該活動面向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的貧困家庭選拔優秀青年,為他們提供免費的汽車維修技能培訓,通過幫學員“造飯碗”的方式,從根本上解決其就業難題,為社會緩解就業壓力。
該企業負責人強調,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空間非常大。今年前兩個月在經濟危機下,中國汽車業仍維持了高速增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更要注意的是,近日兩會上也提出了振興汽車行業以及汽車下鄉的政策,這將對汽車產業產生新一輪助推效應。因此,汽車維修及相關售后服務方面,專業人才的緊缺狀況仍將持續,而“北方汽修”也將為求職者個人和整個社會開拓得更寬的就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