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解讀有關職業教育的內容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綱要當中除了提到職業教育對人的吸引力之外,也提及到了它對企業、對組織的吸引力,因為綱要當中明確指出要鼓勵待業組織、企業組織舉辦職業學校,也要鼓勵、委托職業學校進行職工的培訓,請問葛司長,教育部在這方面會有哪些具體的考慮呢?如何激勵這些企業組織來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
葛道凱:感謝教育臺記者的提問,在《規劃綱要》的文本里,在職業教育這一章總共有四條,其中有一條專門寫到要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可見在《規劃綱要》里面對行業企業積極性發揮的重視.在《規劃綱要》文本里面還有幾條提到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的,除了15條一整條之外,如果大家注意的話還有第41條,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里提到,發揮企業參與中等職業學校發展的作用,建立中等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的合作機制.如果再注意的話,大家還可以發現第46條,加強省級政府教育統籌里面明確指出要支持行業企業發展職業教育,在第53條,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這里特別提到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后面還跟了一句話,完善相關人事制度,聘任或者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這是第53 條.在第57條,完善投入機制里綱要還指出,中等職業教育實行政府、行業和企業,以及其它社會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籌集經費投入的機制.第67條,改革試點里提出以推進政府統籌、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為重點,探索部門、行業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所以,我想關于調動企業積極性,發展職業教育在綱要里指出了非常明確的方向.概括起來我自己體會大概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改革辦學模式,積極支持鼓勵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或者是參與舉辦職業教育.第二,依托行業企業建立教師培養培訓的基地,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第三,加大相關優惠政策的傾斜力度,支持企業更多的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服務.我想大概概括起來是這么幾個方面,今后綱要如果頒布實施,我們會根據綱要的要求具體將這些方向政策化、措施化來加以推進.
北京電視臺記者:我的問題是關于校企合作的,現在有人提出學校教育應該秉承公益性,如果讓企業參與進來,難保證不會通過學校獲得其他的利益,請問是如何看待這種看法的,存不存在這種隱憂,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
吳巖: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我們大家知道,整個教育正像這位記者同志所說的,有很強的公益性,但是如果我們看到職業教育,培養人才有它在整個教育特別特殊的一個特點,就是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是以技能的高低作為核心質量評價體系,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很明確的得出這樣的結論,單憑學校自身校內的培養是培養不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所以說全世界都在職業教育方面采取共同的一個辦法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解決職業教育的職業型和技能型這個特點的一個大的手段或者是辦法,在這點上來看,職業教育里面企業在合作中是不是能夠拿利益,或者說能不能得到回報,或者在里面創收,其實恰恰相反,在職業教育里面,企業更多的是付出,因此在我們規劃綱要里面,共22章里面第六章職業教育里面,專門拿出一條特別強調行業企業的積極性的問題.足以見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對職業教育提高質量有多么重要,否則不會拿四條里專門拿出一條,這是分量非常重的一條,如果大家仔細研讀會發展在這里面首次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促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如果大家對職業教育很熟悉的話,這個的制定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國家層面的文件里面,在教育綱要里第一次提出來,要制定法規,并且使之制度化,這個法規更多的是要保證這樣幾個問題.第一,要保證企業在合作中的利益,企業在合作中必須保證企業的利益才能使校企合作真正使學校熱跟企業冷這兩大問題變成雙贏、共贏,也就是老百姓經常說的"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問題.我們這樣的法規才能保證企業的利益,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因為企業大的問題就它的利潤、它的效益,在這點上我們法規里面會更多的涉及到許多包括企業稅收方面減免政策等等后續工作.第二,也給企業提出了必須承擔的教育責任跟社會責任,因此我們說校企合作不僅不能使企業更多的去做一些對教育不利的事,而恰恰相反對職業教育發展有根本性的促進作用,因此這樣的法規在這個綱要里明確提出要制定這樣的法規,應該說是職業教育非常大的一個亮點.
中國教育報記者:我接著校企合作再提一個問題,剛才我們說的如果沒有行業和企業參與的話,職業教育對經濟的貢獻始終只是兩張皮,剛才有專家提到,我們要調動行業和企業的積極性,如何調動?這點我們非常關注."大力發展"是國家發展教育的一個方針政策,可見職業教育是國家發展的一個長遠的大計,而非權宜之計.我們也注意到《規劃綱要》里首先強調的是政府要履責,我們在采訪中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在一些省、地、市,其實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統籌發展責任認識的是非常清楚的,如果他這方面認識到位的話就發展得非常好,如果認識不到位就存在一些問題,這次綱要特別強調要重點強化職業教育資源在地方的統籌協調和綜合的利用,我想提的問題是,如何在制度上能夠做到更加完善,從而使職業教育發展成為各級政府的一個自覺的行為.
周稽裘:關于你談到進一步調動企業積極性的問題,我覺得這次綱要上它的舉措是非常明了的.企業參與首先要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在多個場合下都談到,鼓勵和引導企業喚起社會責任感,在制定的法規中間,剛才吳巖已經談到了,第一個關于校企合作的法律行的法規,用法律的形式體現國家的意志,要求企業承擔起社會責任.第二,企業參與過程中確實有付出,國家要考慮到企業的利益要求,所以在我們的文本中也提出來要制定優惠政策,所謂優惠政策,無非是要補償企業在承擔這個責任過程中的某種經濟的損失,因此給他一定的合理補償以后能進一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所以我想在調動機制上來講無非是這么兩個方面.
關于大力發展的引導政策問題,我覺得綱要開始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落實的后續規定中,要求地方各級領導真正踐行科學發展觀,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重大問題,所以使地方真正能夠理解到職業教育在地方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我們一方面引導,事實上我們經濟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會對這個問題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我們提到緩解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的關鍵因素,怎么去理解?今天勞動力供求的總量中國是有的,從2009年國家統計公報中,全國勞動力總量7.8億,另一方面確實我們還存在著企業招不到工,或者勞動者找不到位置,這就形成了一個供求關系上的結構性矛盾,結構性矛盾的根本的問題是勞動者的素質,有沒有文化、有沒有專業技能能夠適應這個崗位的需求,特別是我們國家加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后這個問題更為突出,所以我想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會對地方形成一個倒閉機制,加快它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以后逐步走到依靠勞動者科技進步和勞改者素質提高方面來,跟地方自己的切身利益是息息相關.第二,我們增強地方的統籌權,有利于地方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來配置資源,從體制上給予它積極性的調動,這樣有利于它能進一步得到發展.所以,我們一是從國家總體方針的引導上,二是要尊重和符合地方利益的自身需求,通過這兩方面的努力來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