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海市教委今天召開的推進素質教育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09年,上海市投入36.9億元財政資金用于農民工同住子女進入公辦學校享受免費教育,在實現教育均衡化發展上。至本學期開學,在滬的40萬外來務工者子女中,享受本地免費義務教育的孩子已占97.3%。今年內,上海市將在全國大城市中率先實現對農民工子女的免費義務教育全覆蓋。
據了解,上海市18個區縣中,目前已有15個區實現了農民工同住子女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學齡農民工同住子女中約有70%進入上海市公辦中小學就讀,30%學生進入由政府資助的民辦學校,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同樣可獲得免費接受教育的機會。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慶表示,目前在上海僅剩下1萬余名外來務工者子弟,仍就讀于22所需繳費就讀的簡易學校。這些學校中間,經過整改審查符合上海市辦學條件規定者,將獲得民辦學校資格,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辦學軌道。那些無法人資質和相應辦學條件,存在學生安全和食品衛生等隱患的“草臺班子”學校,則將后消失。在這些學校中就讀的學生將被接收進公辦學;蚝细竦拿褶k學校,享受免費教育。
據悉,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大量涌入上海,帶來非滬籍與滬籍學生受教育條件上的不均衡,成了上;A教育在均衡優質發展中面臨的新挑戰。2009年上海9個中心城區中小學生人數僅占全市學生數的31%,9個郊區的學生人數比例則高達69%。上海市政府因此將教育資源的均衡優質建設重心全面轉向郊區。去年新竣工的學校六成以上建在郊區。寶山、嘉定等外來務工人員密集區紛紛采取政府履責、社會參與、多方協作等辦法,不僅解決了外來務工人員同住子女求學問題,還通過成立聯建體、由優質公辦學校幫帶、劃片開展教研活動等方式,推進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師資培訓及早走上正軌,將其納入正規的管理與評價體系,提高民辦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教育質量,使更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滬籍學生享受到同等的優質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