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菁菁校園 >> 新形勢下大學生如何就業
一、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為什么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于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的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于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相信這也是社會公認的。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貫徹國家和省的文件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松原的大學生就業工作,堅持以人為本,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多管齊下,綜合治理,逐步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社區、村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平臺,加快施行“資源共享、城鄉對接、高速快捷”的服務方式。在勞動力供求信息,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接續社會保險、勞務管理服務及維權等方面提高服務水平。組織開展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幫助高校畢業生實現及時就業;對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就業援助。
二、薪水與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像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么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里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并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F在的大學生們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開到只有800元,但這畢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高不成,低不就!睘榇宋覀円哟笮麄髁Χ,在各新聞媒體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欄,幫助高校畢業生做到“四清”,即就業形勢清、扶持政策清、職業方向清和崗位信息清。引導和教育高校畢業生樹立新的擇業觀,把眼光放平、姿態放低、心態放正,從而建立起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開辟寬廣的就業之路。
三、社會競爭激烈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國家,13億,這個數字是令人無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崗位。換句話說,也就是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能力正在逐漸減小。而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卻是逐漸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勢遠遠大于減小之勢。隨著政府機構改革、人員分流,國有企業深化體制改革、精兵簡政,雖然私有企業不斷增加,但就業崗位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另外,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年年在擴招,畢業生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會對畢業生的整體社會需求量與實際畢業人數之間的矛盾突出,畢業生求職擇業的競爭加劇。再過兩、三年,我們的畢業生人數將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業的待業畢業生,這個將會是一個盤大的數據,給就業帶來嚴峻的考驗。因而,我們要建立政府、企業、大專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等共同參與的社會化培訓機制,堅持用“實用、實效、實際”的原則,整合培訓資源,使高校畢業生進一步端正就業觀念,找準自身發展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處理好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自強自力,增強就業競爭能力。要大力加強高校畢業生創業園建設。一是要因地制宜地搭建創業場地平臺,有條件的地方好專門劃分一塊場地用于高校畢業生創業;二是要搭建創業培訓平臺,對進入園區創業的高校畢業生進行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營銷策略等創業培訓;三是要完善創業服務平臺,市、縣就業服務局的創業服務中心要充分發揮服務職能,提供“一條龍”創業服務;四是搭建創業融資平臺,以小額擔保貸款為重點,解決創業資金難的問題。完善私營個體企業的社會保險制度,發揮勞動監察的職能作用,督促他們按規定為在本企業打工人員繳納社會保險,解決在非公有制企業打工的高校畢業生的后顧之憂。
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