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雙方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而教師的主導地位決定了其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成為學生認同危機的化解者、心理認同的培育者。魯南技師學院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認同的策略包括以下幾點:
1 以身作則,做維護課堂教學行為規范的表率
魯南技師學院認為,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僅體現在對知識的掌握優勢和對教學進度的掌控優勢上,而且還應該體現在對課堂秩序的尊重和維護上。首先,教師要遵守上課時間。有的教師上課時間到了才慌慌張張來到教室,氣喘吁吁就開始講課,自然會影響課堂氣氛。其次,教師要尊重課堂秩序。課堂行為規范要求上課不允許使用手機,授課教師應首先做到。有的教師在課外做兼職,課堂上還聯系業務接打手機,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在學生中造成極壞影響。另外,要保證教學按計劃進行,不隨意調課、缺課。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授課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對課堂教學行為規范的尊重與維護可以使遵守課堂教學規范逐步成為學生行為習慣的一部分,做到“無為而治”,化學生的規則認同為學生的心理認同。
2 嚴謹治教,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
魯南技師學院認為課堂不僅是教師教授學生知識的地方,也是教師用自己嚴謹的治教態度感染學生的機會。課堂教學既是教師教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的過程。教師以何種態度對待教學,學生就會以何種態度對待學習,即所謂言傳身教。調查發現,課堂上對于教師當面的關于教學方面的意見的詢問,學生大多都持肯定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但是,從許多觀察來看,學生對教師的這種認同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賴于長期以來教師的社會地位、整體形象以及課堂上的掌控優勢,即只限于規則認同,是教師取得學生心理認同的基礎,但是這一認同能否轉化為心理認同還取決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言行。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以豐富的學科知識贏得學生的尊重,而且還要學會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在共同學習環境中與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在當今的網絡時代,信息獲取的渠道眾多,教師有些方面不如學生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教師應該謙虛地向學生請教,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和豐富自己,另一方面也可展現高校教師“學高為師”的胸懷。同時,教師還要成為學生做人的榜樣,拒絕歪風邪氣,不為金錢名利放棄教學原則,踐行“身正為范”的教育理念。只有如此,教師的一言一行才能得到學生的心理認同。
3 科學授課,培養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依賴教師嚴謹的教學態度和廣博的學科知識,更需要科學的授課方法。魯南技師學院認為對學分、獎學金的需求是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要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心理需求,以教學理論為指導的科學的授課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具體說是:第一,通過闡明課程用途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要讓學生清楚課程的結構、內容、學習方法、與其他課的聯系和應用領域等,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使學生感到是為自己學習,而不是為老師學、為家長學,督促他們做學習的主人。第二,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效益大化,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通過自學可以掌握的內容,好采用教師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那些較復雜的思辨性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參與討論的教學模式;等等。第三,適時評價反饋,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合理的評價能使學生既體驗到成功的愉悅,也能看到自己可提升的潛力,進而強化學習動機。如此,學生在體驗學習樂趣和享受學習成果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對課程的心理認同。
4 播撒愛心,積極關注,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