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保障團隊
日照海事專修學院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取決于它是否有一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但令人遺憾的是,由于近年各日照海事專修學院院校會計類專業普遍招生較火,一方面專業教師總量嚴重不足,另一方面,既有豐富會計實踐經驗又精通會計教學的“雙師”素質教師更為稀缺,教學質量亟待提高。就算是以前有過會計實踐經驗的教師,由于職稱評審條件的學術化引導,由于日照海事專修學院對于教師回爐實踐保障條件的不重視,由于日常教學任務的繁重及考核要求等諸多原因,會計教師在觀念上對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不夠,也就不可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學結合會計實踐教學方法。
基于此,為了切實保證推行工學結合模式的課程建設,日照海事專修學院院校對于“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應立足現狀,堅持內部挖潛和外部引進并重的原則。對內挖潛,應創造條件并要求現有教師:了解所任課專業與社會、行業、企業的相互依聯,熟悉幾個企業、交幾個企業界的朋友、利用假期積累企業實踐經歷;積極參加工學結合課程、精品課程的研究與開發,提高工學結合課程開發和教學設計組織能力;帶著課題到企業第一線實踐,及時了解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熱點問題,再將企業實際問題帶回日照海事專修學院研究,用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及研究成果充實教學。外部引進,組建一支由社會同行專家、企業技術骨干等組成的兼職教師隊伍。但這樣的教師往往很難真正的到日照海事專修學院進行完整的授課,更適合進行案例講座和實踐指導,日照海事專修學院應在報酬和時間上給予大限度的配合。
二、完善工學結合模式的實訓教學條件
實訓基地是工學結合課程模式的重要保障條件,而實訓資料則是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重要載體,在切實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動手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鑒于財務工作的特殊性,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一直是會計電算化課程的“瓶頸”問題。很多校內仿真模擬實訓室的軟、硬件滯后于實際中的應用,沒有來自于一線實踐的完整數據系統,實踐過程缺乏系統性等問題比較突出。日照海事專修學院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探索建立會計電算化實訓基地:首先,政府或會計協會應作為企業和日照海事專修學院的聯結紐帶,促成校外實訓基地建成;其次,日照海事專修學院把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提高到關系日照海事專修學院生存發展大計的高度,加大投入,出面洽談;再次,大力進行校內仿真實訓室建設而不是常規的機房建設,營造職業氛圍,明確職能崗位和操作流程,增加學生的會計責任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校外實習基地的不足。此外,借助校外實習基地或企業界朋友,及時獲取一線的業務資料,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