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斷題
( )1、零件毛坯的制造方法有鍛造、鑄造和焊接等。( √; )
( )2、其他千分尺與外徑千分尺刻線和讀數原理相同,其用途也是一樣。(×; )
( )3、用量塊組測量工件,在計算尺寸選取第一塊時,應按組合尺寸的后一位數字進行選取。(√;)
( )4、合理選擇劃線基準,是提高劃線質量和效率的關鍵。(√;)
( )6、當工件上有兩個以上的不加工表面時,應選擇其中面積較小、較次要的或外觀質量要求較低的表面為主要找正依據。(×;)
( )7、切削加工時,主運動可以有幾個,通常是速度較低,消耗功率較小的運動。(×)
( )8、切削中,對切削力影響較小的是前角和主偏角。(×)
( )9、切削層的變形和摩擦所消耗的功,轉化為熱能,即切削熱。(×)
( )10、當切削余量太大時,可以分幾次切去,但第一次走刀盡量將切削深度取小些。(×)
( )11、鋸條的長度是指兩端安裝孔德中心距,鉗工常用的是300mm的鋸條。(√;)
( )12、雙齒紋銼刀,面齒紋和底齒紋的方向和角度一樣,銼削時,銼痕交錯,銼面光滑。(×;)
( )13、麻花鉆切削時的輔助平面即基面、切削平面和主截面是一組空間平面。(×)
( )14、鉸鑄鐵孔時加煤油潤滑,因煤油的滲透性強,會產生鉸孔后孔徑縮小現象。(√)
( )15、帶有鍵槽的孔,鉸削時,采用普通直槽鉸刀。(×)
( )16、用絲錐在工件孔中切出內螺紋的加工方法稱為套螺紋。(×)
( )17、普通螺紋絲錐有粗牙、細牙之分,單支,成組之分,等徑,不等徑之分。(√)
( )18、螺紋的完整標記由螺紋代號、螺紋公差帶代號和旋和長度代號組成。(√)
( )19、刮削具有切削切削量大,切削力大,產生熱量大,裝夾變形大等特點。(×)
( )20、粗刮是增加研點,改善表面質量,使刮削面符合精度要求。(×)
( )21、工件彎形卸荷后,彎形角度和彎形半徑會發生變化,出現回彈現象。(√)
( )22、工件彎形卸荷后,彎形角度和彎形半徑會發生變化,出現回彈現象。(×)
( )23、只把鉚釘的鉚合頭端部加熱進行的鉚接是混合鉚。(√)
( )24、熱鉚時,要把鉚釘孔直徑縮小0.1~1mm,使鉚釘在熱態時容易插入。(×)
( )25、Z525型立鉆主軸進給運動,可機動進給,也可手動進給。(√)
( )26、快換鉆夾頭可實現不停車而換裝鉆頭,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 )27、尺寸鏈封閉環的基本尺寸,是其他各組成環基本尺寸的代數和。( ×;)
( )28、零、部件在徑向位置有偏重,靜止時,其偏重總是停留于鉛錘方向的低位置。( √;)
( )29、利用液壓裝拆過盈連接時,軸向力小,配合面也易擦傷。(×)
( )30、松鍵連接所獲得的各種不同配合性質,是通過改變鍵的極限尺寸得到的。(×)
( )31、鏈傳動處于水平或在450以內位置時,下垂度f應不小于2%L。(×;)
( )32、蝸桿傳動的特點是傳動效率較低,工作時發熱大,需要有良好的潤滑。(√;)
( )33、滾動軸承優點很多,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使用滾動軸承均比使用滑動軸承好。(×;)
( )34、主軸除具有足夠強度、剛度和抗震性之外,還應有較高的精度。(√)
( )35、實現進給運動的傳動鏈為主傳動鏈。(×)
( )36、實現主體運動的傳動鏈為進給傳動鏈。(×)
( )37、檢驗橋板是檢驗導軌面間接觸精度的一種工具,與水平儀結合使用。(×)
( )38、水平儀橫向放于車床導軌上,是測量導軌的直線度。(×)
( )39、使用機床夾具可保證加工精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機床加工范圍。
( )40、長方體工件定位,主要定位基準面的三個支承點,一定要分布在同一直線上。
( )41、圓柱體工件在短V形塊上定位,可限制工件四個自由度。
( )42、工件以圓柱孔在較長心軸上定位,可限制工件二個自由度。
( )43、具有獨立的定位作用,能限制工件自由度的支承,稱為輔助支承。
( )44、只用來加強工件安裝剛度、不能限制工件自由度的支承,稱為基本支承。
( )45、工件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重合時,基準不重合誤差等于零。
( )46、定位誤差是由工件和定位元件的制造誤差產生的。
( )47、工件在加工過程中因受到切削力、慣性力和自重的作用而產生位移和振動。
( )48、夾緊力的作用方向的選擇原則是不破壞工件定位的準確性和使所需夾緊力盡可能小些。
( )49、偏心夾緊機構是通過偏心輪轉動中心與幾何中心向重合而起夾緊作用的。
( )50、鉆套的作用是確定被加工孔的位置,引導鉆孔刀具,并防止加工偏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