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的位置:
山東技校網 >> 時事熱點 >> [兩會話題]張志勇:學前教育不可能“義務”
擇校熱,家長無可指責
記者:為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教育發展時,把均衡教育擺在了第一位?
張志勇: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首先體現在政府公共教育體制的建立上,讓每個孩子享受到有質量保證的教育,教育不均衡體現在很多方面,如教師資源配置、管理水平等。所以,我們要加快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城鄉教師合理流動等。
記者:在城市,教育發展不均衡突出表現為“擇校熱”現象,您作為分管基礎教育的副廳長,如何看待“擇校熱”問題?
張志勇:家長都希望給孩子選擇好的學校,這無可指責。上世紀80年代,國家采取了重點學校制度,建了一批重點中小學,加上我國長期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造成了教育資源配置長期不均衡,學校之間差別大,這不僅僅是教育部門的問題,而是社會發展的綜合問題,從這一點上說,教育不均衡的板子不能只打在教育部門身上。
另一個方面,教育資源永遠不可能完全均衡,均衡是相對的。今后,基于教育資源差別過大的擇校應逐漸調整,基于學校辦學特色的擇校不可能解決,學校的辦學特色不能抹殺。
城鄉教師交流,得有制度保證
記者:如何破解城鄉、學校之間師資不均的難題?
張志勇:流動是均衡師資發展的重要舉措,實踐中,我們要積極探索有效流動的方式。目前,有些地方做了很好的探索,比如菏澤市牡丹區,城鄉教師已經動起來了,農村教師要到城市、城市教師也要到農村從事一定年限的教學工作,實現城鄉教師交流,這已經成了教師的義務,也形成了一項制度。
讓城里教師到農村流動,愿意主動去的恐怕很少,所以,教師流動制度要完善。對于流動的教師,職稱評審要優先,還要給予一定的補貼,現在國家已經有了成文的規定,評高級教師必須有到農村流動的經歷,下一步,這些政策要落實好。
記者:許多農村學校老師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農村學校師資不足而城市學校教師卻超編制,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什么?現有條件下,如何保證農村學校教學質量?
張志勇: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也要依靠加快教師流動來解決。目前,沒有條件補充年輕教師的,只能加大培訓力度,使老師專業水平符合教學改革的需要,這也是無奈的一點;另一方面,要加快補充新的教師資源,我想,我們還需5到10年的困難時期,才能根本解決這一問題。
還有,教師職稱評定問題,需要在制度上完善,2010年,我們將把更多的特級教師評選機會給農村教師。
國際上尚無學前教育“義務”先例
記者:有委員提出,學前教育使家庭負擔增加,建議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有沒有這個可能?不少家庭入園難和貴的問題如何破解?
張志勇:目前,我省幼兒園入園率到了80%,說入園難不準確。學前教育要加大普及力度,政府要增加投入,增強其公益性,但不可能納入義務教育,因為只有滿足了普及性、公益性、強制性三個概念,才構成“義務教育”,而幼兒教育顯然不能強制每個孩子入園,國際上也沒有國家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例子。
按照之前國家教育部門文件,學前教育是政府示范、以社會力量辦園為主導,學前教育市場化這個體制不改,學前教育消費降下來不大可能,說到底,要擴大公辦學前教育的比例,才能把價格降下來。
記者:關于教育均衡發展,我們了解到,我省教育財政投入東部和西部差別大,東部一個鎮的教育投入可能抵得上西部一個縣的教育投入。這個問題如何破解?
張志勇:一方面依靠地方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中央和省財政的教育經費轉移支付力度。現在,我們省對菏澤、德州的財政投入實際上是有所傾斜的,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傾斜力度。 (完)
報名咨詢(請詳細填寫聯系方式,專業老師會盡快與你聯系,做詳細的解答!) | ||||||||||||||
|
相關閱讀 >>
技校網首頁 | 關于技校網 | 技校網廣告服務 | 技校網匯款信息 | 技校網會員服務 | 技校網免責聲明 | 學校列表
濟南 青島 泰安 日照 煙臺 淄博 棗莊 德州 臨沂 聊城 菏澤 濰坊 濟寧 東營 濱州 萊蕪 威海
CopyRight 200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山東技校網 未經允許 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