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珠三角企業出現了新一輪“民工荒”。據媒體預測,用工缺口達200萬人。東莞市立德電子廠大量缺工,董事總經理張德成甚至表示:“只要身體健康,有一定的技能,即使50歲也沒有關系!”綜合媒體的報道,今年出現的“民工荒”已經不再是珠三角的“專利”,長三角、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同樣面臨著“民工荒”的困擾。
“民工荒”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不少兩會代表委員,特別是一些關心職業教育發展的代表委員的關注。他們從職業教育的角度分析了“民工荒”產生的原因,并為解決“民工荒”支招。
現狀:農民工接受職教比例低
對策:通過職業學校加大培訓
一項針對廣東珠三角企業農民工的調查顯示,被企業聘用的農民工,接受過職業技術教育的僅占19.2%。
對這一調查結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郭傳杰,并不覺得意外。從2008年開始,郭傳杰就一直關注職業教育。他說:“這兩年我在調研中發現,不重視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技術培訓,是一個普遍現象。”
郭傳杰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新增就業人員文化程度的要求不斷提高。但是,現實情況則令人擔憂。調查顯示,目前我國農民工中有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上的占80.1%,農民工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偏低的情況短時間內還難以有大的改觀。
郭傳杰分析說,這些農民工因為文化素質不高,又沒有接受過職業技術培訓,企業招聘他們后還需要對其進行培訓,因此他們的工資偏低,也缺少福利保障。
以農民工多的城市——廣州市為例,農民工工資長期在低標準附近徘徊——2006年,低月工資標準為780元;2008年,低月工資標準為860元。2008年,除北京、上海等幾個發達地區外,農民工低工資全部低于700元。而且,農民工很少享有其他福利待遇。
“現在,隨著西部和中部經濟的發展,這樣的工資水平對農民工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很多農民工寧愿選擇在家鄉就近就業或者到中西部地區就業,而不愿遠離家鄉到沿海地區打工。”郭傳杰說,“或許,這就是導致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出現‘民工荒’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國有1.5億進城務工人員,每年還有新增農村勞動力700多萬,進城務工人員已占我國制造業和服務業一線從業人員總數的一半以上,他們中有80%沒有受過職業技術培訓。
郭傳杰認為,從眼前來看,要想解決“民工荒”,必須對進城務工人員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力爭在幾年內使農民工基本上都能接受一次職業技能培訓。
“只有通過培訓,讓農民工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提高他們的工資待遇。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留住這些農民工,并有可能將他們轉變為產業工人。”郭傳杰說。
去年,郭傳杰曾到廣西調研職業教育。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廣西很多地方政府從政策上支持職業學校免費培訓當地農民工。“更可貴的是,當地免費培訓完農民工后,還主動把他們送到珠三角地區就業。”郭傳杰說。
一開始,郭傳杰不大理解,當地政府為何要做這種“賠本”的買賣。后來,當地政府一位負責人告訴他,這樣做的好處是,這些經過培訓后輸出的勞動力賺錢后,大多把錢匯回家鄉。更重要的是,這些人將來可能會帶著技術和一定的資金積累回家鄉創業。
由此,郭傳杰建議,中西部地區的地方政府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通過職業學校大量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緩解發達地區的“民工荒”。
郭傳杰還建議,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應該通過職業學校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據記者了解,深圳市寶安區政府近幾年每年投入數十萬元,組織農民工免費到當地的職業學校進行培訓,從而極大地緩解了當地企業用工緊缺狀況。
現狀:產業升級導致農民工難以勝任
對策:發展職教加快培養技能型人才
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孫珩超的身份有些特殊,他既是銀川職業技術學院的院長,也是寧夏寶塔石化集團的董事長。
作為一名企業老板辦職業學校的典型代表,孫珩超更多地從經濟視角來分析珠三角“民工荒”產生的原因。他說,當前,中央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珠三角地區的制造業也加快了技術升級的步伐,而先進制造業對員工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農民工將難以勝任。
因此,隨著珠三角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和力度不斷加大,技能型人才緊缺的現象必然加劇。孫珩超說:“產業升級所形成的數量龐大的技術性崗位空缺,只能通過發展職業教育的途徑來填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大勢所趨,亦是必由之路。”
對記者提出的珠三角地區如何應對“民工荒”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似乎有備而來。
他告訴記者,早在2006年,廣東省就提出“雙轉移”戰略,即把珠三角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把欠發達地區的勞動力向當地二、三產業和珠三角地區轉移。
羅偉其認為,地方經濟發展轉型和產業升級,離不開職業教育的支持。他舉例說,正是為了配合“雙轉移”戰略,廣東省推出了“零學費入學,零距離上崗”的職教人才培養模式。
羅偉其向記者介紹了這一模式運作的過程:每年秋季開學前,試點的中職學校面向省內欠發達地區農村貧困家庭,招收一定數量的初中畢業生,并且拿出好的專業,如機電、模具專業等,供這些學生選擇。這些學生入學時不需繳納一分錢學費和生活費,上學后采取半工半讀方式,畢業后直接到企業就業。
羅偉其建議,經濟發達地區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技能人才的培養。
《中國教育報》2010年3月7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