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完工程難討薪水,昨天,在鄭州市南裹頭黃河灘區,多名來自信陽的施工者挖坑“活埋”自己進行“自虐式”討薪。
現場:多名男子“黃沙活埋”自己
昨天上午11時許,在鄭州市南裹頭黃河灘區,10多名男子頂著烈日拎著鐵鍬挖掘黃沙,吸引了不少游玩者的注意。接到讀者報料,記者趕到事發現場看到,他們挖出的坑長約4米寬約1米,深1米多。坑已挖好,幾名男子手握事先準備好的牌子,上書“還我血汗錢”等字樣,跳進坑里示意同伴揮鐵锨用黃沙掩埋住身體。
“我們接的工程,干了一年多時間,剩余300多萬元難以結算。”據農民工代表黃先生介紹,去年4月,他們接手鄭州華信金融大廈項目工程,今年4月主體封頂,卻難以領到應得的資金,“項目經理陳東旭聯系不上,向涉及單位要錢,得到的答復是,當初簽訂的合同和加蓋的公章,均涉嫌造假。”黃先生稱,幾百萬元面臨打水漂,大家倍感無奈,決定以這種“自虐”的方式,進行抗爭。
在現場,有人見他們執意用黃沙埋自己,遂上前勸說,引導眾人通過法律途徑尋求解決。經過眾人勸說,他們才放棄了魯莽的舉動。
說法:合同及加蓋的公章均涉嫌造假?
眾人介紹說,項目經理陳東旭難見蹤跡,他們向合同簽訂方鄭州弘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詢問,得到明確答復稱未接金融大廈項目,讓他們向鄭州華信索要工錢;而鄭州華信稱,這是他們同陳東旭之間的事情,與鄭州華信沒有關系。
昨天下午,鄭州弘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封先生稱,他們初步調查的情況是,雙方“合同上”加蓋的公章,顯示為許昌分公司,“分公司是獨立法人,有營業執照,可向他們詢問”。
而據該公司許昌分公司魯經理介紹,他們接手的有鄭州華信工程業務,但是并未參與金融大廈項目施工。“項目經理陳東旭我根本不認識,才了解到他是福建人。經過查看,發現雙方的合同及加蓋的公章,均涉嫌造假。”魯經理氣憤地說,該公章顯示為許昌分公司金融大廈項目部,明顯涉嫌造假;按照合同形式規定,簽訂一個項目不可能由項目部簽訂。“我們沒有參與此事,8月8日已向新鄭警方報案。”
鄭州華信公司周副總經理稱,陳東旭系江蘇蘇星(音)公司項目經理,不清楚他與鄭州弘業建筑有限公司有無業務往來,“他們雙方簽訂的合同,跟鄭州華信無關。”
進展:眾農民工愿協助警方調查
昨天下午,記者多次撥打陳的手機,均顯示為關機狀態。“近一次通話,是在10天之前,陳表示不賴賬,會想辦法解決,但從此之后,再也無法聯系上。”黃先生坦言,當初簽訂合同的時候,并未進一步核實陳的真實身份及鄭州弘業建筑有限公司是否參與該項目建設。“我們希望陳東旭早日出面,見到了他一切都水落石出。”黃先生稱,聽到鄭州弘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昌分公司已經報案非常欣喜,愿意和他們一起協助警方調查。 (大河報)
同題報道:干了一年多要不來工錢 農民工黃河邊上演辛酸討薪秀
【時間】8月9日12時30分許
【地點】鄭州北邊黃河中央的一塊沙洲上
【畫外音】干了一年多,要不來工錢,一群農民工上演了這場辛酸的討薪秀。
事件“干一年多要不來工錢”
現場一名姓趙的農民工說,他們是來自信陽市潢川縣100多名農民工的代表。2010年4月,他們在工頭的帶領下,與鄭州華信學院金融大廈的工程承包單位鄭州弘業建筑工程公司達成口頭合同(據農民工介紹,鄭州華信學院和新鄭市一房地產公司同屬中原華信集團),開始進場施工。
大廈主體于2011年4月25日封頂。雙方曾于2011年3月補簽了《勞務施工合同》。但這100多名工人卻沒有拿到“339萬多元錢”工錢。新鄭市一房地產公司華信金融大廈項目經理陳東旭承認欠款,但“陳東旭說,華信沒給他錢,他也沒法給我們。”一名農民工說。
后來,他們去找弘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但公司不承認,又找鄭州華信學院,對方根本不予理睬。
“父母要吃飯,孩子要上學,我們討不到血汗錢,有啥臉面回家啊。”農民工們無奈地說。
核實項目經理聯系不上
昨天下午,東方今報記者聯系項目經理陳東旭,但其手機處于關機狀態。隨后記者又聯系鄭州華信學院負責金融大廈項目的副總經理周紅立。周紅立說:“我們不欠他們錢,他們簽訂合同的主體就不是我們。誰跟他們簽的合同,讓他們找誰要錢。”
記者手記
討薪花樣翻新是社會的悲哀
跳橋、跳河、跳樓,這些農民工討薪的方法已經不新鮮。
2009年1月,四川廣元的45歲的包工頭喬大普制作“討薪掛歷”,引發媒體關注。
2010年10月,30名農民工代表在鄭州花園口景區門口河神將軍塑像前,焚香殺雞祭拜。他們想讓河神顯靈幫忙討薪。
這一次,農民工們又在黃河中央的沙洲上“活埋自己”。
農民工們討薪花樣不斷翻新,說明他們也在不斷適應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他們不再像過去一樣,沉默地干活,無奈地等工錢。他們開始學會制造噱頭,吸引各界的關注來幫他們。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說,這又是他們的不幸。說明他們還是弱者,只是尋找幫助的方式不同了。說明拖欠民工工資的現象仍然存在。為了生存下去,他們不得不放棄尊嚴,像演員一樣,演出一幕幕戲劇,求得社會關注。
他們靠雙手辛苦工作,應該得到自己正當的工錢,但卻因各種原因,不得不為拿到自己本該得到的工錢而花盡心力來吸引社會關注他們,這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東方今報 記者邱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