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1+1”校本實訓教材的建設。
臨沂市高級財經學校培養的會計人才終落腳點是企業,擔負著企業一線會計核算與管理工作,因此實訓教材應該立足于企業實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1+1”校本實訓教材的建設,是指本著校企雙贏、互惠互利的原則,通過校企合作開發,使會計實訓教材建設處于不斷發展、豐富和完善的過程中。具體來說,學校應選派理論知識豐富并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組成教材開發小組,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各會計崗位的能力需求等一系列內容,結合相應理論知識編寫教材大綱,規定人員分工、校企雙方權利與義務、共同開發完成時間、教材鑒定與審核等內容,校企雙方共同確認,然后進行教材編寫工作。
(二)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
臨沂市高級財經學校的教師一般都擁有較豐富的會計理論知識,但缺少實踐經驗,而企業則可以為校內教師提供實踐舞臺。為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可以采用兩條途徑:一是“走出去”,即派骨干教師利用假期或脫產深入到工業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了解企業資金運動過程和生產工藝流程,賬務處理整個流程,審計過程,財務軟件操作系統等,當然學校應該專門建立“教師下企業鍛煉”的計劃與制度,并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二是“請進來”,教師隊伍中可以適當地請一定比例具有實際企業工作經驗的中、高級會計師或者是財務經理來學校做實踐指導,也可聘請一定數量的校外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來學校兼職,承擔一些基本技能的訓練。
(三)建立仿真性的校內實訓室
構建“四層兩維漸進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必須在校內建立能夠模擬企業財務運作過程的實踐教學環境,一般情況下該環境應包括:手工模擬實訓室、出納技能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erp沙盤模擬演練實訓室等,各個實訓室要做到“三個仿真”,一是“環境仿真”,實訓室布局要按財會部門的現實分工和安排來設計,體現財會部門的特點,使學生步入其中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二是“資料仿真”,要逐步收集完備的實訓資料,實訓資料不能采用傳統的教材模式,要與企業加強合作,能夠采用企業的實際會計數據進行實訓;三是“操作仿真”,在實訓操作過程中,要按照會計工作的流程來操作,采用“分崗、輪崗”的模式,真正達到與企業會計工作同步。
(四)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
要讓“四層兩維漸進式”實踐教學模式得到有效落實,除了要保證高質量的“校內仿真實訓”之外,還要加強“校外實習”,因此必須構建較完整的會計教學實習與學生頂崗實習基地,能使學生到企業進行有效實習。筆者建議可以采用以下三種途徑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一是與生產企業建立聯系;二是與會計師事務所建立聯系;三是與會計公司建立聯系。如認知實習就可選擇在生產企業,因為學生的主要實習場所一般不是安排在會計部門,而是在生產車間,讓學生認識企業整個生產流程,增加學生對企業的感性認識,在實習中也可以邀請會計部門專業人員給學生講解會計流程,并讓學生認識常見的會計憑證,增加學生對會計工作的了解。